前不久和一位读者朋友聊天,TA告诉我自己最近很焦虑。公司现在的业绩不好,总是害怕自己会被裁员。这种对裁员的担忧,又让TA恐惧将来的生活质量,会不会吃不起饭,会不会无家可归。感情状况也岌岌可危。恋人似乎并没有像刚刚开始恋爱时那档对自己上心了。甚至两个人有将近半年没有发生关系。在TA看来,这是即将分手的征兆。每天晚上,这些复杂的情绪都会涌上心头。会因此睡不着觉,有时候在床上翻来覆去,就这么到了天亮。TA不知道这种焦虑的情绪会在什么时候结束。这让我想起了家里的一位长辈,印像里总是紧紧皱着眉头。每次见到,就会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唉声叹气。就这么焦虑了一生。也蹉跎了一生。人们总是喜欢谈论自己的情绪,谈论它的起因,探索它的每一种细微感受——也就是对情绪的内在体验。并因此成为了一个乐此不疲的话题。但这些谈论最终其实并不会对生活有任何改善。反而让我们被情绪迷惑,看不清楚它的本来面目。什么是情绪?如果用一种最简洁的表达,那么情绪的本质,不过是对欲望的反应。这种欲望可以是金钱,可以是友情,可以是性、食物,也可以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地位感或者公平感。当你的欲望成功,你快乐。当你的欲望被阻碍,你愤怒。当你的欲望有可能成功,你充满希望。当你的欲望真的遭遇了失败,你就会悲伤。其他所有情绪都不过是这些基本情绪的变种。比如焦虑,其实是轻微的恐惧。情绪本身没有什么,糟糕的是,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欲望是什么。这会让你像个无头苍蝇,到处乱撞。并因此失去了情绪最重要的功能:让你产生追求欲望的动力。快乐会让你下一次继续追求这种欲望。愤怒会让你想方设法战胜对手。希望会让你把坎坷的路也走得有趣。恐惧会让你未雨绸缪。哪怕看上去最没用的悲伤,也可以让你哀悼损失,并在这个过程里自然而然复盘自己的错误。所以,多想想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这比探索情绪本身重要的得多——无论我们使用了多么精妙的词语,去形容自己的感受,都没有什么意义。重要的是看清楚自己的欲望,以及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