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失败的初期,总是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一句话“当初要是不……,就好了。”“当初要是不跳槽,安安稳稳地做下去,现在也不会弄成这样……”“当初要是发现不适合就果断分手,也不会拖了这么久,搞得身心疲惫……”“当初要是见好就收,保住利润,也不会落到今天,血本无归的地步……”这种思考方式叫“反事实思考”,这种心理机制会在脑海里假设一些与已经发生的事实相反的情景,最经典的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:“我真傻,真的……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会到村里来;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。”“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,也就有这么大了……”容易引起“反事实思考”的负面结果,通常是偶然因素引起(祥林嫂),或者与正面结果相差很小(高考离分数线差几分),或者是自己的主动选择(错误的跳槽),很容易归因为自己不够谨慎,不够努力,对于某些性格的人而言,很容易产生过度自责。当你一次次地用反事实思考在脑海中构建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时,你事实上是在一次次地否定现在的自己,结果就是,只要你做不到“你想象中的完美”,你就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。事实上,“反事实思考”本来是一种典型的科学思维方式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