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终于主动“掀桌子”了。10月1日,就在中国人开开心心地度假旅游的时候,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爆出了一个大消息:中国停止购买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!消息一出,全球震动,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回应称,中国的做法“令人失望”。那么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中国依赖澳大利亚铁矿石几十年了,怎么现在突然敢掀桌子了?事情,还要从今年8月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(CMRG)与必和必拓(BHP)的铁矿石谈判说起。一看过此前工作室文章《铁矿石之战》的朋友都知道,全球铁矿石贸易市场长期存在一个奇特悖论: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,占全球贸易量约70%。按照特朗普“谁是买家谁是大爷”的理论,那么在铁矿石的领域,中国应该是个超级大爷。但事实上呢?中国却长期缺乏定价话语权,长久以来一直任人宰割。其中割得最狠的,就是“普氏指数”。这个普氏指数是咋来的呢?很简单,普氏分析师每天给30-40家矿商、钢厂、交易商打电话,询问关于交易、询价和报价信息,寻找最高买方询价和最低卖方报价,再根据交割地点、矿石品位等因素数值化,代入一个计算模型,算出一个当日的评估价,也就是最后的指数价格。世界三大矿业巨头——巴西淡水河谷、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,都认这个普氏指数。普氏指数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呢?在于它不是根据整个行业的正常供需和平衡的利润率去计价的,而是根据矿商和钢厂的报价来计价的,也就是说只要矿商报高价,就能抬高普氏指数,肆无忌惮地压榨下游利润。这样,就造成了一个上下游利润完全不平衡的状况。上游40美元成本的矿石卖到100美元,利润率高达150%!而下游呢?2024年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0.71%!2024年,澳大利亚卖了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