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经济日报:对“碰瓷式维权”说不】面条里“嚼”出烟头,一逛超市就“买”到过期零食……看似是消费纠纷,实则行敲诈勒索之事。近期,多地政法机关、市场监管部门披露了一批“碰瓷式维权”典型案例,让一批职业“碰瓷人”现形,为维护良好营商环境和商户合法权益亮出法律之剑。梳理这些案例可以发现,这类时间线长、单次涉案金额不大、涉案总金额超过刑事立案标准的职业碰瓷人或团伙,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破坏力,已让许多经营者遭受财产损失或商誉受损。面对此类事件,各行各业经营者须养成“留痕”意识,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、店内监控等证据,第一时间咨询法律人士或求助行政部门,对破坏社会风气的“碰瓷式维权”勇敢说“不”。有关部门也应强化数据赋能,及时撕去不法分子身上的“羊皮”,捍卫群众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