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一个新闻,值得关注:我国最后一轮婴儿潮(人口红利)将正式结束。小学在校生规模已在2023年达峰,初中阶段预计明年达峰,高中阶段将在2029年达峰,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32年达峰。我算了一下,依次往前推,最后这波人口潮大概是在2013-2017年出生的。这几年基本出生人口都在1650-1700万左右,之后便开始以每年100-200万的速度下跌。2023年,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,只剩下900万,2024年,在政策和龙年合力推动下,只微弱反弹了50万。为什么这些年人口出生率跌得如此严重?我认为是房地产周期,大疫三年,以及经济通缩,三大因素导致的,把人们想要生娃的欲望彻底粉碎了。我经常采访身边的年轻人,其实大部分是愿意要娃的,唯独的担忧是,孩子出生后,怕自己无法给他们好的生活,怕孩子出生后,自己的生活质量一落千丈。所以想刺激人们生娃,并不难,就是真正提高大家的收入、社会保障,有足够的就业岗位。孩子上学不用花钱,免费设立大量社区托班等等。我觉得等经济反弹后,生育率会有所提升,但想再恢复到十年前,基本是不可能了,因为这些年“不生娃”的意愿观念正在加强,这也是经济体走向发达水平的必经之路。回到主题。小学在校生规模已经进入滑坡阶段的第二年。需求不够,供应就会过剩。所以我们看到这两年有大量的幼儿园倒闭,小学出现招生困难,那么连带着教师职业也在过剩,薪资水平下降。学区房是影响最大的一个,很多城市的学区房都在腰斩,因为有些学区房,之前有户口和住房才能上,而现在学生不够,就得从周边继续招生,从而打破了“学区房绑定教育资格”的壁垒。其中“只能上学”的纯老破小学区房,跌得最惨,因为只有学校属性,而没有居住属性,一旦学区溢价落空,那么价格就会崩塌。很多人问我,那么未来学区房还值得买吗?主要看是否稀缺。如果这个板块发展不错,人口维持长期流入状态,学校很好,竞争力强,价值恒定,那么跌充分的学区依然可以买。否则还是不碰了。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32年达峰。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,接近8年时间,每年毕业生都在1000万以上,站在宏观角度讲,这是“人口红利”转向“人才红利”。但站在个人视角,就业人口长期溢出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