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网上有一个很大的争议点——中央农办、农业农村部召开“三农”政策通气会强调:要严守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底线红线,坚决落实“两个不允许”要求,即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、宅基地,也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。这个政策是年初2月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磅政策,但为何现在又强调一次?就是因为今年市场上有大量的自媒体博主对政策有误读或者乱解读,搞得人心惶惶。比如“误读是全面禁止城镇居民下乡利用农房”,“阻碍乡村振兴,限制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”,“退休干部只要有农村原籍,就能违规占地建房”,“农村村民可自由买卖宅基地,私下交易受法律保护”等等。其实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明白政策的本质。本质有两个,表象和背后。表象是什么?是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,防止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占用耕地、宅基地、兼并土地、乱拆滥建,确保农村社会稳定,避免因短期利益失去长期的依靠。其次整治市场秩序,将来合规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,比如探索让资本与农户合法开展租用、入股、合作等模式,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房,为农民增加收入。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法规限制,就会有大量的“权力”介入,通过不同的路径剥夺农户资源,在商业贸易角度,农户是天然的弱势群体,巧取豪夺自古有之,保不准未来会发生什么巨大的社会矛盾。而且还有一些农户短视,低价出售宅基地,最后晚年失去保障,变为流民,导致社会动荡等等。现在明令拒绝交易后,农民年轻时候可以出来闯闯挣钱存钱,年纪大了,如果没挣到啥大钱,退休金也很低,那落叶归根,回到乡村去养老也不错。如果农村有土地有住宅,蔬菜粮食能自给自足,只要还能动就能生活,花销很低,就算存款少点也能安度晚年。所以这个政策,就是对各方利益的分割和划界。那么背后是什么呢?这个需要重点讲一下。站在经济学角度,宅基地涉及最大的城市化问题,就是“不够充分”,到现在为止,全国还有5亿多农民,未从土地中解放出来,这意味着乡村的人口仍然太多,用地效率仍然偏低。大政方针其实并不希望城市人口大量返乡,更不希望反向加大乡村的分散住宅建设。继续集村并镇,提高乡村用地效率、提高耕地集中度和规模,才是农村未来的方向。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,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