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钍基熔盐堆之前的核电站,之所以没有解决电力的无限供应,主要有两大难题,而钍基熔盐堆把这两大难题,都给轻松解决了。首先就是燃料供给的难题。前三代核电技术,燃料棒用的都是铀,而我们国家的铀矿储备实在是太差了。截止去年,全世界已探明且随时能开采的铀矿储量大概是550万吨,而中国只有17万吨,就占3个点。而且就这17万吨的铀矿,八成以上全是些低品相的矿石,杂质太多了,平均含铀量仅为0.05%,远不如澳大利亚的0.6%。因此咱们的铀矿,在保障战略武器的生产之外,要么开采成本过高,要么干脆没法开采。这也就导致了一个什么问题呢?就是中国的核电燃料,长期依赖国外的进口铀,2010年~2024年,进口铀矿占我国核电站铀用量的比例,稳定在83%-90%之间。这么高的依赖度,万一国外断供,我们核电产业不就瘫痪了吗。直到2023年,中核集团开发了溶浸采铀技术,能够开采含量只有0.01%的铀矿,这才让我们国内的铀矿开采提高了3倍,但这离解放生产力还远远不够。不信我再来跟大家算笔账,全球550万吨的原生铀矿,在经过开采、水冶提纯、离子交换、浓缩富集等流程后,最终能得到的燃料级铀棒,大概只剩下1350吨了。但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铀浓缩的问题。高浓缩铀主要用于核武器生产,而核电站用的基本是低浓缩铀,丰度大概为3%,意思就是每100份质量的低浓缩铀里,有3份质量是U235,剩下97份是不能直接裂变的U238。换句话说,1350吨燃料级铀,最终能干活的实际质量,也就40.5吨左右。理论上,每吨直接参与裂变的铀所发出的电,相当于火电站里烧2600吨优质煤发的电。那么40.5吨的铀,其能量约等于10.53亿吨煤炭,你知道这组数据有多低吗?同样按煤炭的效率计算,2024年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耗总量约为180亿吨标准煤,这意味着你就算把全世界所有的铀矿拿去发电,也只能满足人类每年10%的用电需求。而这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,现实是稍微好点的铀矿资源,都要优先保障核武器的生产。也正是因为铀转化的效率实在太低了,且地球上的铀矿资源严重不足,所以核电技术问世半个多世纪了,但对整个人类的能源需求来说,只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,谈不上救命的雪中送炭。然而,中国这次研发钍基熔盐堆就完全不同了,讲雪中送炭都算轻了,完全就是妙手回春、枯骨生花,我挑几个核心点来说。 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