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验证码登录/注册
  • 密码登录

登录失败,用户名或者密码错误


备注:已注册帐号可切换到密码登录,初始密码为123456。
收不到验证码请联系微信客服:shifenyuedukf
登录

国际 > 文章详情 2025年09月03日 11:31

93阅兵解读:东风5C,东风61,两种洲际导弹,到底有多强?

 

洲际弹道导弹拥有全球覆盖的打击能力,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核心领域。赫鲁晓夫的核武器理论形成于冷战初期美苏核力量失衡的背景下。赫鲁晓夫在1960年的《裁军报告》中提出,未来任何局部冲突都将迅速升级为全面核战争,因此苏联必须依赖核武器实现先发制人”的打击能力。他主张常规军力已过时,甚至认为坦克在核爆后只能用于打扫战场,转而将资源集中于核武器与导弹技术研发。苏联在1956年至1961年间将核弹头数量从400枚激增至2450枚,并通过110多次核试验强化威慑力。赫鲁晓夫通过夸大苏联核实力进行心理威慑。尽管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撤出告终,但这一策略迫使美国承认苏联的核均势地位,并开启后续军控谈判。赫鲁晓夫认为导弹是核武器的最佳运载工具,提出造导弹像生产香肠一样的口号,推动苏联战略火箭军发展。他主导的R-7洲际导弹(射程8000公里)不仅成为首款能打击美国本土的核载具,还衍生出东方1号运载火箭,实现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。同时,他要求各军种普遍装备火箭武器和战术核武器。为集中资源发展核力量,赫鲁晓夫推动大规模裁军(1956-1964年累计裁减440万人),并将军事预算向核武器与导弹倾斜。他否定传统海空军建设,认为美国航母是浮动棺材,转而发展核潜艇与战略轰炸机。赫鲁晓夫的核理论深刻改变了冷战格局…… 查看全文

上一篇: 九三大阅兵——日本到底在怕什么? 下一篇: 太亮眼,93阅兵出现了十大亮点!

声明: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您想与文章作者互动请关注对应的公众号。本站提供便捷的导读服务,方便您查看优秀作者的文章。

相关阅读


最热文章

周排行 | 月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