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5年,一位名叫彭文席的老师在温州瑞安一所小学任教,那年他刚刚三十岁。在思考课堂教学时,他发现孩子们对“答案与结果”过于重视,凡事总希望老师给出一个明确结论,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于是彭老师便萌发了创作寓言的想法,希望用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来启发孩子们多思考、多尝试。这则寓言就是大家熟悉的《小马过河》,它先是发表在上海的《新少年报》上,后于1957年被北京市选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,继而各地的教材也陆续选用。《小马过河》的精髓是其结尾那句话:“小马再次来到河边,小心地到了对岸,他发现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,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。”高考结束后进行志愿填报时,学子和家长们总是免不了一番纠结——城市、学校、专业,究竟怎样排序呢?有些喜欢花钱找安慰的人买了张雪峰等名师的课进行咨询,但更多则是请教亲戚朋友中那些混得比较好的长辈,或事业小有成就的青年才俊。然而让人感到眼花缭乱的是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