缅甸仰光西北三百公里的若开邦山区,两架中国空军运-20运输机在晨雾中卸下生命探测仪与液压破拆工具;俄罗斯伊尔-76的机舱里滑出印着"Спасатель"(救援者)字样的特种车辆;美国前来救援的C17运输机却绕道而过。这场2025年3月末的国际救援行动,当中、美、俄飞行轨迹在缅甸上空交汇,三国运输机承载的不仅是救灾行动本身,更是各自国家对缅甸的外交态度的展示。深入分析三国行动逻辑。中国在若开邦的救援行动,延续着中缅油气管道经济走廊的安全关切,2024年签署的《中缅灾害管理合作备忘录》为此提供了制度支撑。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快速反应,与其在印度洋港口战略投送能力的验证需求密不可分,伊尔-76机群经停印度布莱尔港的航线选择颇具深意。美国虽保持行动距离,但其C-17机队在孟加拉湾的常态化巡航,以及向缅甸民间组织提供的200万美元定向援助,延续着"柔性介入"的传统策略。三国运输机的航迹,恰似国际政治的三维坐标系,标注着各自战略边疆的延展方向。追溯军用运输机参与国际事务的历史脉络,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