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这一次的贸易战突然升级,并非凭空而来,其背后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全球性博弈。自2020年以来,世界体系的大博弈至今尚未完全分出胜负,但胜利的天平已出现明显倾斜。然而,尘埃未定,仍缺乏一个标志性的、决定性的事件来最终确认新格局的形成。在这场多维度的全球博弈中,俄乌战场体现为军事上的直接对抗,中东则更多表现为政治与军事结合的博弈形式——以色列虽无力发动全面战争,却通过定点清除敌方高层人物,以刺杀手段改变政治平衡,进而影响对方政策走向。而在中美之间,这场较量则以贸易战为主要形式展开。三个战场彼此关联,互为牵动,至今均未彻底决出胜负。美国作为博弈的一方,其原有的建制派统治集团已在与中国对抗的过程中失去了政权,国力大为衰退,继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十分渺茫。然而,美国仍保有一定的实力,因此必须争取一个决定性的、标志性的结果,才可能真正接受新的国际秩序与全球平衡。这场博弈的深层动因,远不止于地缘争夺或经济利益,更关乎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。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债台高筑,尽管可通过增发货币暂时维系,但长期而言不可持续。唯有通过一次系统性的货币价值重置,借助持续通胀稀释原有债务,实现“与民更始”的债务大洗澡,各国才能轻装前行。而这一重置的前提,是全球必须进入一种相对和平的状态。但这种和平并非来自妥协,而是来自斗争将各国的负能量充分释放。正如历史所揭示: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,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。真正的和平,必须建立在军事、政治与经济三大维度的博弈均已决出胜负的基础之上。只有当一方确实“玩不起了”,双方能量充分释放,新的秩序才可能稳固确立。唯有至此,各国才能借着货币通胀的”大水“打漂,完成财政与货币体系的重塑。因此,全球虽有走向和平的内在动机,但通往和平的道路必经激烈斗争。而斗争的核心,最终将落脚于经济领域的胜负。中美之间的博弈,正处在这一历史节点的决胜局。军事是政治的延续,政治是经济的延续。回顾此次贸易战升级的过程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