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总结过,这就是: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喜怒不形于色,哀乐不张于表。很多人刚开始做不到,就是无法理解这个道。修道的方法有两种。一种是在经历挫折、失败、困境甚至绝境后,通过大量反思和复盘,悟道。正所谓不经历不懂,经历后才懂,撞了南墙才回头。另一种是,把道植入在潜意识中,然后深刻践行,指挥行动,之后再复盘继续问道。我更建议大家去修第二种。因为,一般人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用于试错,尤其是出身背景一般,甚至有原生家庭拖累的人,如果用经历去悟道,你可能要付出一辈子,今生今世是翻不了身的。而第二种,则可以大幅降低时间成本,直达结果,但这种方法对人的要求相对较高,必须有一定的灵性和悟性。灵性和悟性,跟一个人的出厂设置有关,更多跟父母教育以及家庭背景有关。比如简简单单的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,放在同样年龄,不同的孩子身上,他们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。那么如果没有灵性和悟性,还有没有其他方法?答案是有的,那就是敬畏心!老子讲过:“上士问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问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问道,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。”这里面的上中下士,有不同的解读。古代,很多人解释为,上士就是当官的人,听闻了道,就非常勤奋笃行之,普通人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