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4日,中国对美国的所谓对等关税措施实行雷霆反击。从2018年到现在,美国多次对中国加征关税,作为反击,中国也多次对美国加征关税。我作为中国网民,也写了多篇文章,谈论对中国反击的感受。但我以前谈感受时从来没有用“雷霆”二字,今天是第1次。以我的理解,“雷霆”二字的主要含义有四点:第一,最高。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幅度高达34%,这是前所未有的,是历次当中最高的。但这一条其实并不是我心中关于“雷霆”的核心含义,因为是美国先对我们加征了34%,我们才反加34%。这样的操作,中国在过去也是这样的。我把这一条作为雷霆含义的第1条,是因为它数字大,比较抢眼。在我看来,这个34%是起步价,是必须的,也是我预料之中的。就我的心理而言,它还没有以下几条更能引发我的思考和发言。第二,所有。对来自美国的“所有”商品都加征34%。这一条比第1条要“雷霆”得多。因为:以前美国对中国几乎所有商品都加征某个幅度的关税时,中国反击时往往只对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差不多同样幅度的关税。比如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之后,分别在今年2月4日和3月4日两次对中国加征10%的关税,中国也反击了,幅度大体也是10%,但是美国对中国是几乎“所有”商品,而中国对美国只是“部分”商品。所以,今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前两次加征10%的关税的反击,中国的网民很兴奋,觉得有力度。但其实中国国内的有些专家,以及外网评论说,中国还是克制的。我其实还比较赞成“克制”这个说法。而这一次……
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