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湖海战

观点 · 2025-10-31

继近期播放的潜伏谍战剧《沉默的荣耀》后,在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,央视再度发布以康熙年间水师攻台为背景的电影《澎湖海战》预告片。《澎湖海战》讲述了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在澎湖大败台湾水师,最终实现统一的故事,由资深演员王学圻饰演施琅;影片已于2024年12月杀青,目前进入后期制作阶段。以此为引子,本篇介绍一下清朝康熙年间解决台湾问题的决策思路和作战过程。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。每一个末代乱世,随着中央政府控制力的下降,边疆地区往往会四分五裂趋向独立。随着新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,待休养生息国力发展至鼎盛,又会将曾经失去的边疆土地一一收回。清朝开国初期,八旗骑兵面对茫茫大海只能望洋兴叹——相对于陆军的低门槛,海军(水师)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烧钱的高技术兵种。回想一下建国初期解放军陆军的所向披靡和海军无奈的小舢板,历史是何其相似。不过,任何一个中央王朝都不可能坐视自己的东南沿海留着一个“前朝”的小朝廷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康熙十六年(1677年),清朝恢复福建水师体制,督署驻厦门。清代的福建水师相当于今天的东海舰队,水师提督即舰队司令员,向下节制总兵,向上受总督巡抚节制。至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年底,经过近三年的大规模建设,福建水师已拥有战船240艘,官兵近三万人。海军不是光造船,还需要能征善战的水师提督,最开始福建水师提督由湖南岳州水师总兵万正色担任,也就是把洞庭湖水师的将领调了过来。 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