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有“三资”的“三化”改革意味着什么

观点 · 2025-10-25

国有“三资”是指国有资产、国有资源、国有资金,“三化”则是指国有“三资”的“资产化、证券化、杠杆化”。2023年,湖南省率先推出国有资产的“三化”改革。2025年10月,湖北省在湖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国有“三资”的“三化”改革。如何理解国有“三资”的“三化”改革,网上出现了各种声音。有些人把此次改革与当年的国企改制相提并论,担忧所谓国资流失问题。国有“三资”规模庞大,如何盘活是一个大课题。从曾经的国企改制(市场化和私有化)到历次国企公司化和现代化治理改革,到如今提出对“三资”进行“三化”改革,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历程。三十多年的改革有成功的经验,也有失败的教训。应该说,“三资”“三化”正是三十多年经验与教训的结晶,是水到渠成的应然和必然之举。对“三资”进行“三化”改革,核心目标是将低效和无效的“沉睡”国资变为“流动的活水”,给当前的经济注入活力。资产化、证券化与杠杆化,作为现代金融工具的核心组合,正是盘活国有资产、资源、资金,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不可或缺的三部曲。这三者环环相扣,层层递进,共同构成了激活国资生命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。01资产化:实现从“物理形态”到“价值形态”的跃升资产化是盘活国有“三资”的逻辑起点和基础前提。它指的是将那些未被市场准确识别和计量的国有资产、资源、资金以及相应的所有权和使用权,通过确权、评估、登记等手段,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价值衡量和交易的标准化资本。其意义至少有三点:一是明晰产权与价值发现。大量国有资产,如自然资源、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与设备、特许经营权等,长期处于“账实不符”或“价值模糊”的状态。资产化通过专业的评估和登记,明确“谁拥有什么、价值多少”,使其从模糊的“资源”转变为清晰的“资产”,为后续的流动和增值奠定基础。 查看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