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港股,到底选“科技”还是“互联网”?

市场 · 2025-10-23

开头先说近半年的四件事。第一件是九月出口结构导致的超预期上行。九月出口同比增长8.3%,显著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6.6%及八月的4.4%,其重要的原因在于结构,三个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且占比较大的大类都是两位数的增长:通用设备及机械(+25%)、机电产品(+12.6%)、半导体(+33%),还有稀土产品同比飙升97%。再看前三季,虽然今年对美关税比去年猛增,但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仍达到3.75万亿元,增长11.9%,对同期整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成,对冲了中美贸易的波动。今年以来A股的行情主线,无论是海外算力和机器人,还是创新药,甚至军贸,都是高科技产品的出口。中国在谈判中表现出的出乎意料的耐心,也与我们的高科技出口形势不错有关。第二件是“木头姐”时隔四年来再次买入中概股。“木头姐”凯茜·伍德管理的方舟基金,擅长投资科技股新锐企业,尤其是区块链、生物制药、互联网、AI等领域。她在2014年阿里上市后,就一直持有,直到2021年“反垄断”后清仓,这一次又开始重新投资,同时还买入百度、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类中概股。这里并不是说“木头姐”水平高,而是她的投资有很强的标签意义,代表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外资定位中重新回到“科技股赛道”,打开了估值上限。而2021年以后,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属性就变成价值、质量因子为标签,注重分红,更类似于消费股,所以估值一直被压制。第三件是市场对阿里财报的反应。阿里今年二季度财报,由于外卖大战的巨额投入,从财务上是比较差的,而且投资者都知道更大的利润下滑体现在三季度,放在以往,股价必然是暴跌。但这一次,投资者更关注阿里云业务的高增长,关注激进的AI基建的资本开支,并给予股价上涨的回应。这也验证了前面说的“估值逻辑”的转变,这一轮全球AI基建竞赛,国内的新一轮AI投入从阿里开始,阿里巴巴的资本支出,重新点燃了云业务增长复合潜力的叙事,与美股的交易逻辑相符,忽视了外卖利润拖累,阿里也成为这一轮行情的领头羊。而第四件是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后的持续高溢价。在港股和A股上市的同一家公司,港股因为流动性的问题,一般都比A股便宜一些,但今年港股上市的宁德时代持续比A股贵30%左右,这与股票的标签有关,宁德时代在A股总体上属于制造业,但在外资看来,就是妥妥的科技股,这种估值体系的差异就以反常的H股溢价体现出来。 查看全文